(通讯员:徐妍 王新悦)为引导研究生新生尽快适应新阶段的学习与生活,增强心理韧性,提升心理健康素养,教育研究院邀请心理学系副教授、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吴和鸣老师为我院师生作《心理建设》主题讲座。9月15日晚,讲座于东区教学综合楼C108顺利举办教育研究院党总支部副书记、副院长陈彪老师,兼职辅导员王潘雨老师及教育研究院2022级全体研究生共同参与了此次讲座。
陈彪老师向同学们亲切问候
在讲座开始前,陈彪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吴和鸣老师的相关情况,并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欢迎。
吴和鸣老师生动有趣地讲述“烫手山芋”
讲座开始,吴和鸣老师以“三岁看大,七岁看老”的俗语作为课程引入,谈到从出生到六七岁是漫长的一步,是孩子建立信任和安全感的时期。吴和鸣老师带领同学们以一位大学女生的日记作为切入点,剖析了《核心心理学》、“洛伦茨印刻效应”,生动形象地把婴儿啼哭描述为“烫手的山芋”,通过妈妈吃掉烫山芋、扔掉烫山芋以及表达烫这三种反应,总结到或许足够好的妈妈是最可靠的容器,接纳并滋养孩子们。
随后,他指出,大学生心理发展分为两个部分:一是未了结的过去,即青春期机会成长中的缺陷;二是新的任务,即青春期认同危机。
吴和鸣老师授课照片
成长过程中与创伤共存是一个很关键的阶段,表达创伤、使创伤沉降的过程非常重要。吴和鸣老师通过地震中的解离反应、成语故事“朝三暮四”中猴子们的回避式争论等例子,逐一由表及里地分析了应对创伤的四种反应模式,即战斗(Fight)、逃跑(Flight)、求助、解离/僵住(Freeze)。创伤性事件的影响不会终止于亲身经历创伤性事件的当事人, 也会波及到处于该环境中的重要他人。未来研究应更重视创伤传递过程中不同代之间在表现形式、诊断和治疗上的差异, 关注代际创伤的积极意义, 并重视国内集体性创伤的代际传递。
吴和鸣老师授课图片
那么面对考试压力,如何自我排解?吴和鸣老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森田疗法,它是一种有效的主动干预手段,并对已有心理障碍起到治疗作用。其治疗理念暗合中华文化的基因,它的“顺其自然”、“为所当为”的法则与中国传统的儒、释、道里辩证、积极的人生观相契合。
22级心理学系段翔同学提问
讲座最后,吴和鸣老师与同学进行了互动交流。22级心理学专业段翔同学结合自身学习经历,提出如何理解森田疗法的理念“顺其自然”与吴老师讲的要行动这一困惑,并就这一困惑向吴老师请教。吴老师对其进行详细解答,提出十六字“事实惟真,顺其自然,忍受痛苦,为所当为”回应问题,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解释。最后,吴教授提出“岩松无心,凤来而已”,倡导同学们学习其内涵,做可为之人。本次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。
本次专题讲座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,同时能够帮助同学们提高情绪调控能力,从而更好地平衡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,以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新开始的研究生阶段。相信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,同学们都能有所收获,从“心”出发,开启新的人生旅程。